|

楼主 |
发表于 2011-4-17 18:20:20
|
显示全部楼层
打天下也要坐天下
“如果说以前李彦宏的自负是被压抑着的,后来就显露无遗了。”洪波说,随着公司的逐渐壮大和高管的离去,李彦宏的个人权威在百度越来越明显。
虽然百度文化29条准则提到,百度不仅是李彦宏的,也是百度每一个人的。“事实上,就是李彦宏的。”百度前员工罗元明(化名)说。
李彦宏的偶像是乔布斯,这位苹果公司的掌门人,既是技术天才,也是著名的独裁管理者。
一位长期观察百度的记者说,在百度内部,李彦宏是不容置疑的,就是神坛上的人物,公司正确的战略都是他的主意。
一些产品说停就停,员工们给李彦宏写信,但是得不到他的任何解释。这些失败的产品现在还能在网站上找到,比如“百度首页人物”。
李曾经跟另一位创始人徐勇约定,自己不会担任百度的CEO,但事实是,他一直占据着这个位置。2005年李彦宏接受“博客网”采访时说,百度刚刚开始运营的时候,他的职位不是CEO,是总裁。“之所以叫总裁,我希望找到一个CEO,找到一个有很多经验运营这个公司的人。但是很可惜,找了很多年之后,我发现找到这样的人不容易。”2006年,百度第一位员工原CTO刘建国辞职,此职位两年后才由从华为挖来的李一男接任,李呆了一年后与当时的COO 一同离开,至今CTO已空缺一年多。李彦宏创业时的“七剑客”,也仅剩他自己一人。“李彦宏空降了好几个职业经理人,他们都是名人,背景五花八门,苹果的、博士伦的。”麦越乐说,这些明星经理人的到来,与这个早期以工程师文化为主流的公司,显得格格不入。“我后来不断地在招一些优秀的人进来,这些人很多都比我聪明,但是他们为什么都给我打工呢?是因为他们没有我的冒险精神。所以他们在公司风险比以前小的时候,以前我们找不到的那些优秀的人愿意进来了。” 李彦宏这样说。但麦越乐认为,很大程度上李彦宏想让这些人来证明百度的强大。
几位百度内部员工都认为,空降兵带来的多元文化,使百度内部管理处于半失控状态,这几年推出的众多产品,一定程度上也是内部资源争夺造成的结果。
李彦宏在《硅谷商战》中提到,“不要对自己开创的公司死守着不放———这是经过很多惨痛教训才明白的道理,并不是所有打天下的人都适合坐天下。”他已经忘记了这条教训?不!他认为自己适合坐天下。一位核心中层想去念EMBA,请他写推荐信。李彦宏问:“你是不是要走?那些学管理的,反而管不好。我念的专业也不是我现在干的,照样能做得很好啊!”去年刚刚离职的马国涛(化名)告诉南方周末记者,他离开时,李彦宏再三挽留。李彦宏说,外面大风大浪的,还是百度这艘大船好。李彦宏难以理解:“为什么我对他们那么好,他们还走呢?”离开的老员工们对百度的感情复杂难表。正是因为和百度之间复杂的情感,他们中多数人拒绝了我们的采访。
肖京(化名)上个月离职,谷歌中国和正在筹备的人民搜索都向他招手,开出了高出百度三分之一的年薪。他承认,如果不是在百度干了三年核心的业务,不可能有这样的身价。
而百度早期刘建国、雷鸣、程浩等一批老技术骨干,所创项目都和搜索引擎有关。
他们从这里离开,带走了不菲的报酬和股份,和足够含金量的履历。更多人念及的,却是离开时那种理想不再的惆怅和难酬壮志的遗憾。在他们看来,早期的百度,虽然没有规范的管理,大家靠的是对百度的感情和基本的道德在做事。“像我们之前做贴吧的时候,盛大文学的连载被转载,我们会主动删一些,另外给他们导一些流量。比如,你在百度看到的是摘要,搜索结果,正版的排在第一位。”麦越乐说,相比之下,文库的模式非常霸道,丝毫没考虑到别人。“以前大家都觉得这里能实现个人价值,现在无非是赚点钱罢了,就是个养老院。”肖京觉得,Robin迷失了。“你还是可以去敲他的门,过程一样,但是结果不一样。以前他会问很多人,现在他可能就问你主管,然后说事情不是你说的那样。”
何去何从
“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网民,以前都是美国的商业模式行遍世界到中国来,我们也希望有一套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能在世界上行得通。”坐在东京六本木新城森大厦办公室里,百度日本首席代表陈海腾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,办公地点的选择也是出于品牌形象的考虑,“谷歌、联想等大品牌都在这栋楼。”不过,百度在日本的发展不像办公地点这么光鲜。
据第三方统计,进军日本四年多,百度日本至今还没有进入日本搜索市场的前十名。日本的网络观察家说,百度在日本根本不具备任何技术优势和新奇的成分,他们提供的那些都是老一套,日本的企业也能提供。因此,百度要依靠在中国的商业模式,在日本是吃不开的。更要命的是,百度吸引人的音乐、视频、软件、图片等的搜索业务,在日本因涉及侵犯智慧财产权而难以开展。
两个月前,日本笔会向百度日本发送了抗议书,抗议百度日本违法转载至少16名日本作家的电子小说和散文等,要求删除。
不知道此事对百度共享的理念有无触动。李彦宏对百度日本的要求很明确:先把产品开发出来,不用急着赚钱。
赚钱自有一番广阔的天地,在中国,百度在搜索引擎的绝对统治地位已经无人可以撼动。
在4月12日的峰会上,李彦宏说,舆论认为中国互联网有三座大山(百度、腾讯、阿里巴巴),他不同意这个论调。“中国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互联网企业,加起来比美国的都多,它们的市值总和还不及GOOGLE一家。”李彦宏想以此说明,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机会很多,不存在垄断。
事实上,互联网业界很多创业者提到一个项目,第一个问题就会想到:“百度会不会做?如果百度做了怎么办?”作为现阶段的互联网的入口,搜索引擎被喻为拥有像上帝一般强大的力量,要求执掌它的人必须秉持正义和平等的价值观。“比如,不能人工干预,必须保证搜索结果的公正性,这就是搜索引擎的宪法。”潘海东说,搜索引擎相当于社会公器,一旦被一方掌握,问题就很大。“因为我跟百度之间有过节,那你根本伸不到我的话,你的言论自由在哪儿得到体现? 体现不了。”百度的种种作为已经在挑战互联网的宪法。“我很少看到这样的企业:合作伙伴不喜欢他,站长恨他,用户也骂他。”潘海东和王通都认为百度是个畸形的公司。
普通网民“边用边骂”,企业用户“边骂边投”。4月8日,某电子商务商业大会上,本来的自由讨论环节主题为女性消费,却演变成各电商老板对百度的声讨大会。“也买网”董事长袁疆表示,“我的态度和刘强东一样,他是骂了不投,我是边骂边投。”但他又感叹,“这就是过路费”,“不投,不投你试试?” 许多人认为,百度之所以会沦为“全民公敌”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不懂得维护整个生态圈。曾在百度技术部工作,现任4399架构师的曹政就说:百度许多产品都是单线思维,只知道互联网产品,看不到生态结构的运营,单纯从终端用户考虑,从不顾及内容提供者的感受。
王通说,古代帝王分四种,最差的是老百姓都骂的,再往上是老百姓都怕的,再往上是老百姓都夸的,最好的是老百姓不知道的。“李彦宏是介于骂和怕之间的。”作为海龟代表,李彦宏一度是潘海东崇拜的对象。潘海东说,事实上百度也有这样的机会,可以通过开发出几款划时代的创新产品,为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奠定基础。但是百度在忙着挣钱,忙着把流量留在自己的网站上,忙着打击大大小小的对手,为世人留下“曾经有一个机会摆在我面前,我没有珍惜”的遗憾。
中国互联网市值最大公司的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,中国首富,李彦宏却陷入是非漩涡。“也许这就是命。”他的一位员工说。
李彦宏和他的百度到底将何去何从?
麦越乐给出的答案是,如果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不死,百度就不会死,由于百度内部的创新动力不足,它可能会慢慢沦为一个行业内平凡的企业。
更多的行内人士认为,微博等社交网站的崛起,将侵蚀百度固有的地盘。“我在微博内都可以搜了,还去百度干嘛呢?”潘海东说。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,霸权永远是暂时的,百度这么搞下去会被颠覆。”熟悉搜索引擎市场的王通说。
内心强大的李彦宏,不知道能在群情激愤中安静多久?(实习生沈念祖对本文亦有贡献)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