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: 6608|回复: 4

记一次‘手机原型用户体验’测试

[复制链接]

0

主题

40

回帖

442

积分

会员

产品经理

Rank: 5Rank: 5

积分
442
发表于 2011-6-5 23:30:3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尹广磊公众帐号
来源:http://www.v2sun.com/chanpin/455.html

本人是一家教育公司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经理,近期设计一款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机应用程序(本应用程序是一个学习端,学生可以在上面学习课程、做作业、发布动态)。在该应用程序第2版原型出炉后,我组织部门同事(这里隐去公司同事的实际姓名)进行了一次用户体验测试。

我们过去总是把用户体验挂在嘴上,这次测试是一次提高用户体验的切身尝试,其中有经验的收获部分,也有考虑不周全的教训部分,希望能给接下来“要做、或准备做用户体验测试”的兄弟姐妹们提供参考。


一.测试背景:

我负责设计的手机原型(基于Android客户端,原型工具为Axure6.0)经过了两次讨论,已经定稿,但是通过以下两件事情又让我觉得自己的原型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:

1) 我在后续设计iPad版原型的过程中,让我对触摸式移动设备的用户体验(UI布局,交互体验,数据呈现)有了更深的体会;

2) 我在设计完第一版原型后,到现在的这段时间中,又安装和体验了很多的Android应用程序。这使得我对“优秀的Android应用程序应该是怎样的?”,以及对Android应用程序本身有了更深的认识。

因此,我发现了很多第一版手机原型中一些设计不合理的地方,就又花了几个工作日的时间,对之前做的手机原型进行了一次改版(第2版就由此诞生啦!)。

但第2版同前一版一样存在着同一个问题,那就是“这个原型只是公司产品部不到10个人构想的, 是我们最终用户需要并喜欢的么?”。为了让手机原型在可用性和用户体验性方面得到更客观、更权威的支持,我就想到了组织一次用户体验测试,并且在5月下旬 的一个午进行了这场用户体验测试。

二.测试过程设计:

1) 测试时间:每人10分钟(1分钟用来简单介绍测试背景,9分钟用来进行用 户可用性测试)。之所以选择10分钟一是因为部门同事们都比较忙,不想占用别人太多时间;二是长时间的测试会引起使用者的疲惫,影响测试效果。当然,如果有的同事很愿意进行测试,并且测试后有很多建议要提,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延长整体时间。

2) 测试前1分钟介绍:告诉志愿者,我们做了一个手机原型,现在邀请他以用户的身份来体验原型。再就是介绍原型自身特性,减少由于原型自身原因对于测试过程的干扰(手机原型为什么每个页面分为左右两个版式,页面导航,列表中的页面跳转链接)。

3) 测试过程:志愿者在用户体验测试过程中,我们要记录志愿者的问题和建议(但不解答和反驳),记录下志愿者在使用原型过程中的操作路径,记录下志愿者使用过程中困惑、烦躁的表情。

4) 测试结束:这时可以多问一些志愿者的使用感受,并回答一些志愿者提出的问题;如果志愿者有医院,可以与志愿者一同讨论布局、交互、流程方面的一些问题。

5) 测试记录数据处理:原型业务设计的相关人员,来一同分析记录数据。并判断哪些记录要在原型中修改?哪些记录主观性太强,或缺乏有力的数据支撑,不用体现在修改中?请大家记住,志愿者在测试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,尽量不要去回答或反驳。这些问题和建议只能作为参考,最终是否采纳,还是由原型业务设计的相关人员来决定。

三.测试过程中需要记录的点:

1) 用户的问题和建议:对于用户提出来的问题测试完成后可以回答,但是测试过 程中不要做回答,因为这样会以自己对系统的理解来影响用户对系统的认知,以及会引导用户接下来的操作。对于用户提出来的建议,都只做记录,不当场讨论或反驳,因为当场的讨论或反驳会影响用户给你提意见的积极性,让用户产生挫败感进而影响接下来的测试结果。

2) 操作路径观察:我们按照自己设想的流程,设计出了若干条用户操作路径,但这些操作路径是否是最简洁、实用的?所以在测试过程中,我们要观察用户是否按照我们预先设计好的路径来进行操作的?如果不是,那么用户真正喜欢的操作路径又是什么,需要记录。

3) 表情观察: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是否有迷惑的表情?这个时候也许用户会遇到问 题,可以问用户在找什么,但是不要告诉用户答案,因为会引导用户按照你的设计思路走。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是否有烦躁的表情,这个时候也许我们的流程和功能设计的极其不合理,导致用户使用的时候很抓狂。这些遇到表情的地方,都需要记录下来。

四.被测试人员选择:

我们把被测试人按照是否使用智能手机,是否使用的是Android智能手机,从横向上分成三组:

1) 智能手机Android组(白、王、刘):这个组中的人都有Android手机,他们都用过很多Android上面的优秀应用程序,希望通过他们来测试我们的手机原型在布局、交互、流程上,是否符合Android系统的操作习惯。

2) 智能手机非Android组(刘B、焦、翟):这个组中的人都有智能手机(比如iPhone手机,Windows系统手机),每个智能手机(非Android系统)都有它的亮点,都有很多优秀的程序,我们希望这一组能以自己手机上的优秀应用程序为标准,来测试我们的手机原型。

3) 非智能手机用户组(贾、安、王B):这个组中的人都没有用过智能手机,希望他们能以“没有智能手机的先入引导”的状态来测试我们的手机原型,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设计出来是为了能解决用户日常的需求,这种没有先入为主的测试,也许能产生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。

这个划分,从纵向上(智能手机的使用程度深浅)也有考虑。比如在Android的使用程度上, 王属于发烧级用户,白属于中度用户,而刘刚买了Android手机属于浅度用户;再比如智能手机(非Android系统)的实用程度上,刘B属于深度用 户,焦属于中度用户,翟刚买了iPhone4属于新用户。

五.实际测试情况总结:

预计测试人数9人,实际测试人数4人(白、刘B、王B、贾);总共得到记录28条,其中共采纳9条建议。

我们的收获:

1) 将用户体验落地。本次用户体验测试最大的收获就在于,我们开始尝试来模仿、寻找、并定义我们的用户,并开始将“用户体验”这个词进行落地。

2) 加深对原型的认识。我们共得到了28条记录,其中虽然最后只有9条被采纳 并修改到原型中,但其余的19条也让我们从更客观的角度认识了我们的手机原型(比如:了解到了“不同类型的用户对于手机应用的关注点、使用习惯”;在“用 Axure设计手机原型时应该为用户体验测试做哪些准备”上得到了很实际的经验)。

得到的教训:

1) 未让志愿者进入用户角色。最大的教训就是我们事先没有做好准备,让志愿者进入到实际的用户角色和用户场景中,我们预期是让志愿者以“手机原型最终用户(即实际应用的学生)的身份”来使用我们的原型,但最终结果却与预期的大相径庭,比如我们的4位实际测试同事(白是最贴近实际用户的,但太熟悉我们的流程和业务;刘B更多以使用应用的角度来测试,王B提出了更多的原型设计意见,贾提出了更多的技术实现的问题)。

接下来我们应该在“如何更好地让志愿者进入实际的用户角色和用户场景”上,进行更多的考虑,以便下次测试中得到更好的结果。

2) 测试流程的设计、执行

a) 10分钟的测试时间显得不够用,应该提供更科学的时间计算方法,比如按原型的功能点和流程复杂度来安排每次的测试时间(咱们的大平台由于比较‘庞大’,可以分成小模块来安排测试)。

b) 测试过程中我们还是忍不住回答了志愿者(王B、贾)的很多问题,这样对志愿者进行了流程或功能上的引导,影响了测试效果。

c) 测试过程中,我们并没有很好的记录下来志愿者的表情变化,更多的关注了志愿者使用原型的操作路径。

3) 未提供专业的结果分析。测试前我们并没有对“我们究竟想从测试中得到哪些实际记录和测试效果”进行分析和设计。结果导致本次测试,我们很主观地对28条记录进行了分析。

接下来公司的互联网、移动互联网产品线中,一定还会进行多次此类的用户体验测试,我会总结这次的经验教训,期待下一次做得更好。如果您有什么心得建议,欢迎在下面回复,我们一起讨论、一起成长!
知行合一,不偷懒、不抱怨

0

主题

40

回帖

442

积分

会员

产品经理

Rank: 5Rank: 5

积分
442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6-6 00:14:14 | 显示全部楼层
如果各位同仁对本次用户体验测试有什么想法或建议,欢迎直接通过sunhuaning@gmail.com来和我交流:)
知行合一,不偷懒、不抱怨

0

主题

18

回帖

21

积分

会员

Rank: 5Rank: 5

积分
21
发表于 2011-7-5 21:02:38 | 显示全部楼层
哈,最近也在搞手机部分的原型,看后了解的对测试阶段的过程,给自己增加了不少的经验。

0

主题

1

回帖

11

积分

会员

Rank: 5Rank: 5

积分
11
发表于 2011-10-4 10:09:05 | 显示全部楼层
很不错

0

主题

29

回帖

42

积分

会员

PM

Rank: 5Rank: 5

积分
42
QQ
发表于 2011-11-14 16:23:43 | 显示全部楼层
这个测试经验不错,不仅能运用在手机客户端,同时也能在对客户端系统应用做测试。呵呵
徐倩SEO博客 www.hongren.org
千雨日语网 www.qianyuriyu.com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新用户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友情链接|版权声明|关于我们|Axure中文社区 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4-12-27 21:14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